Company Logo Circular Text Transparent

PsyTimeHK
香港心理間

Trichotillomania 拔毛癖

拔毛癖

定義
拔毛癖是一種強迫症相關的精神疾病,特徵是反復性地拔掉自己的頭髮、眉毛、睫毛或其他部位的毛髮,導致毛髮顯著減少或脫落。這種行為通常伴隨著無法控制的渴望和高度的焦慮。

特徵

  1. 反復拔毛:患者反復拔掉自己的毛髮,通常是頭髮、眉毛或睫毛,但也可能包括身體其他部位的毛髮。
  2. 無法控制:患者對拔毛行為無法自我控制,即使意識到這種行為會造成負面影響。
  3. 焦慮和緩解:拔毛行為通常與焦慮、緊張或壓力相關,患者通過拔毛來緩解這些負面情緒。
  4. 顯著脫毛:拔毛行為導致毛髮顯著減少或脫落,並可能出現明顯的禿斑。
  5. 社會和功能受損:拔毛癖可能對患者的社會生活、工作和日常功能造成負面影響。

應用

  1. 臨床診斷:精神健康專業人員根據DSM-5(《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的標準來診斷拔毛癖,考慮病史、症狀和行為模式。
  2. 心理治療: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認知行為療法(CBT),特別是習慣逆轉訓練(HRT),幫助患者識別和改變拔毛行為。
  3. 藥物治療:一些抗抑鬱藥物和抗焦慮藥物可能對減少拔毛行為有幫助,應根據個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藥物。
  4. 支持性干預:提供心理支持、教育和行為干預,幫助患者應對壓力和焦慮,減少拔毛行為。

例子

  • 頭髮拔毛:一名16歲的女孩在緊張和壓力大的情況下經常拔掉自己的頭髮,導致頭頂出現明顯的禿斑。
  • 眉毛拔毛:一位25歲的女性反復拔掉自己的眉毛,特別是在焦慮或無聊時,導致眉毛稀疏和不對稱。
  • 混合拔毛:一位30歲的男性拔掉自己的睫毛和鬍鬚,這種行為已經持續多年,並對其社交生活造成困擾。

心理學影響
拔毛癖揭示了強迫症和衝動控制障礙之間的複雜關係。研究和治療拔毛癖有助於理解這類行為的心理機制,並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法。拔毛癖還強調了心理健康問題對個體日常生活和功能的深遠影響,促進了對強迫症相關障礙的重視和研究。

局限性

  1. 診斷挑戰:拔毛癖的症狀可能與其他強迫症相關障礙混淆,需要詳細的病史和行為評估。
  2. 治療效果:雖然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對一些患者有效,但並非所有患者都能獲得持久的改善,治療方案需要個性化。
  3. 社會壓力:患者可能因拔毛行為而面臨社會壓力和歧視,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幫助他們應對這些挑戰。

Reference:

Grant, J. E., & Chamberlain, S. R. (2016). Trichotillomania.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73(9), 868-874.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