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ny Logo Circular Text Transparent

PsyTimeHK
香港心理間

Strain Theories 緊張心理學

緊張心理學

緊張心理學(Strain Theories)是一類心理學理論,強調社會緊張和不平等可能導致犯罪和問題行為的發生。這些理論通常聚焦於個體面臨壓力、衝突或不平等時,他們可能選擇犯罪或非法行為作為應對的一種方式。以下是一些與緊張心理學相關的關鍵術語:

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提出社會緊張和不平等是導致犯罪和不當行為的主要原因。這種理論強調社會結構的缺陷和不公平會在個體中產生壓力,使其尋找應對的途徑,包括可能的非法手段。

社會緊張(Social Strain):指的是個體在社會環境中感受到的各種壓力、衝突和不平等。這些緊張可能來自於經濟、文化、社會結構等方面的不利情境。

相對剝奪(Relative Deprivation):是緊張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個體感到自己相對於他人缺乏某些東西或機會,這種相對的剝奪感可能引發不滿、焦慮和壓力。

非法機會結構(Illegitimate Opportunity Structure):是根據緊張心理學的觀點提出的概念,認為社會上存在一些非法的機會結構,使那些受到社會緊張影響的個體更容易參與犯罪或非法行為。

剝奪文化(Subculture of Deprivation):指在受到相對剝奪的社會群體中形成的一種次文化,可能將非法手段視為回應社會剝奪的合理選擇。

緊張心理學的理論提供了一個觀點,試圖解釋為什麼某些個體可能會在面臨社會緊張和不平等的情況下選擇非法行為。這些理論強調社會結構對個體行為的影響,並強調了環境條件對犯罪和問題行為的可能影響。

References:

Agnew, R. (1985). A Revised Strain Theory of Delinquency. Social Forces, 64(1), 151–167. https://doi.org/10.1093/sf/64.1.151

Agnew, R. (2006). Pressured into crime: An overview of general strain theory.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