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緘默
定義:
選擇性緘默是一種兒童期的焦慮症,指兒童在特定的社交場合中無法說話,而在其他情境中可以正常交流。這種障礙通常在兒童開始上學或進入新的社交環境時顯現出來,並非由於語言或聽力問題引起,而是與焦慮和恐懼有關。
特徵:
- 情境特異性:兒童在某些情境中無法說話,如學校或公共場所,但在家中或與親密的家庭成員交談時沒有問題。
- 社交焦慮:選擇性緘默通常伴隨著強烈的社交焦慮,兒童對在特定情境中說話感到極度恐懼或不安。
- 持續時間:症狀必須持續至少一個月(不包括首次入學的第一個月)才能診斷為選擇性緘默。
- 影響功能:選擇性緘默會顯著影響兒童的學業成績、社交互動和日常生活。
應用:
-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CBT)是治療選擇性緘默的有效方法,通過逐步暴露和減少焦慮,幫助兒童在不同情境中說話。
- 教育支持:教師和學校可以通過創造支持性和包容性的學習環境,幫助選擇性緘默兒童減少焦慮,逐步適應在學校說話。
- 家庭介入:家長可以學習支持和鼓勵兒童在不同情境中說話的方法,並與學校和治療師合作,共同幫助兒童克服選擇性緘默。
例子:
- 學校情境:一名選擇性緘默的兒童在學校從不與老師和同學說話,但在家中與父母和兄弟姐妹能正常交流。
- 社交場合:在家庭聚會或公共場合,選擇性緘默的兒童會保持沉默,避開與他人眼神接觸,但在熟悉的朋友家中可以輕鬆對話。
- 治療過程:通過逐步暴露法,治療師讓選擇性緘默的兒童先在安全環境中逐步增加語言表達,然後慢慢擴展到更多的社交場合。
心理學影響:
選擇性緘默的研究和治療對於理解和幫助患有社交焦慮症的兒童具有重要意義。這一障礙揭示了焦慮對語言和社交行為的深遠影響,並強調了早期介入和支持的重要性。
局限性:
- 診斷挑戰:選擇性緘默的症狀可能與其他語言或發展障礙相似,容易被誤診或忽視。
- 治療過程:治療選擇性緘默需要時間和耐心,且效果因人而異,對於一些兒童來說,克服緘默可能需要較長時間。
- 社會理解:社會對選擇性緘默的認識不足,容易對患兒產生誤解和壓力,增加其社交焦慮。
Reference:
Viana, A. G., Beidel, D. C., & Rabian, B. (2009). Selective mutism: A review and integration of the last 15 year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9(1), 5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