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ny Logo Circular Text Transparent

PsyTimeHK
香港心理間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創傷後壓力症

創傷後壓力症

定義: 創傷後壓力症是一種由於經歷或目睹創傷事件後所引起的心理健康狀況。患者通常會反覆經歷創傷事件的回憶,並且會出現焦慮、恐懼、失眠等症狀,影響其日常生活和功能。

特徵

  1. 創傷回憶:反覆、侵入性的創傷事件回憶,如閃回或噩夢。
  2. 迴避行為:迴避與創傷相關的想法、感覺、地方或人。
  3. 負面情緒變化:持續的負面情緒,如恐懼、憤怒、內疚或羞愧,對生活失去興趣。
  4. 過度警覺:過度警惕、易受驚嚇、睡眠困難和注意力難以集中。

診斷標準(根據《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

適用對象:成人、青少年和6歲以上的兒童。

暴露方式

  1. 直接經歷創傷事件。
  2. 親眼目睹他人經歷創傷事件。
  3. 獲悉近親家庭成員或親密朋友經歷創傷事件(必須是暴力或意外事件)。
  4. 經歷重複或極端暴露於創傷事件的厭惡性細節。

入侵症狀(至少一項):

  1. 反覆、不自主且入侵性地回憶創傷事件。
  2. 反覆出現與創傷事件相關的痛苦夢境。
  3. 解離性反應(例如,閃回)。
  4. 強烈或持久的心理痛苦。
  5. 顯著的生理反應。

迴避症狀(至少一項):

  1. 迴避痛苦的回憶、想法或感覺。
  2. 迴避外部提醒(如人、地方、對話等)。

認知和情緒的負面改變(至少兩項):

  1. 無法記住創傷事件的重要方面。
  2. 持久且誇大的負面信念或期望。
  3. 扭曲的認知,導致自責或責怪他人。
  4. 負面情緒狀態(如恐懼、內疚)。
  5. 減少對重要活動的興趣。
  6. 感到疏離或疏遠。
  7. 無法體驗積極情緒。

覺醒和反應性的改變(至少兩項):

  1. 易怒行為和憤怒爆發。
  2. 魯莽或自毀行為。
  3. 過度警覺。
  4. 誇大的驚嚇反應。
  5. 專注問題。
  6. 睡眠障礙。

其他標準

  • 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
  • 導致顯著的痛苦或功能損害。
  • 不能歸因於物質或其他醫療狀況的影響。

附加症狀

  • 解離性症狀(失去現實感或非現實感)。
  • 延遲表現(診斷標準在事件至少6個月後才滿足)。

6歲及以下兒童的PTSD

  • 同樣適用於兒童,但症狀表現形式可能有所不同,如遊戲中的重演、無法辨認的恐怖夢境等。

原因: 創傷後壓力症的原因通常涉及多種因素,包括但不限於:

  1. 創傷事件:戰爭、自然災害、暴力事件、嚴重事故等。
  2. 個人特質:既往心理健康狀況、性格特質、家庭背景等。
  3. 社會支持:社會支持系統的缺乏可能加重症狀。

治療

  1. 心理治療
    • 認知行為療法(CBT):包括暴露療法和認知重建,幫助患者面對創傷記憶並改變負面思維模式。
    • 眼動脫敏再處理(EMDR):通過引導患者回憶創傷經歷,同時進行眼動刺激,減少創傷的情緒反應。
  2. 藥物治療:抗抑鬱藥物和抗焦慮藥物可用於減輕PTSD的症狀。
  3. 支持性治療:包括家庭支持、社區資源和團體治療,幫助患者建立支持網絡。

例子

  • 一名退伍軍人經歷了戰爭創傷,回國後經常出現戰爭場景的噩夢和閃回,並且避免談論戰爭經歷。他尋求心理治療,通過認知行為療法逐漸學會面對創傷記憶,症狀得到緩解。
  • 一名車禍幸存者在事故後長期感到焦慮和恐懼,並避免開車或乘車。在家人和心理治療師的支持下,她逐漸重建對交通的信心。

Referenc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SM-5 Task Force.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