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ny Logo Circular Text Transparent

PsyTimeHK
香港心理間

Parasocial Interaction 擬社會人際互動

擬社會人際互動

定義
擬社會人際互動是指個體與媒體人物(如電視節目主持人、電影角色、網絡主播等)之間形成的單向且持久的情感聯繫和互動。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觀眾與媒體人物之間,儘管這種聯繫缺乏現實中的雙向互動,但觀眾常常感到與媒體人物之間存在親密和熟悉的關係。

特徵

  1. 單向性:互動主要是單向的,觀眾感受到情感聯繫和親密感,但媒體人物通常不知情。
  2. 情感投入:觀眾對媒體人物投入情感,感到熟悉、喜愛,甚至認為與對方有特別的關係。
  3. 持續性:這種情感聯繫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強,特別是當觀眾持續接觸同一媒體人物時。
  4. 現實感:儘管缺乏現實中的雙向互動,觀眾仍然感到這種關係是真實且有意義的。

應用

  1. 媒體和娛樂:製作人可以利用擬社會人際互動來吸引觀眾,增強觀眾對節目或角色的情感投入,提高收視率和粉絲忠誠度。
  2. 市場營銷:企業可以通過與具有高擬社會互動的媒體人物合作,提升品牌形象和產品銷量。
  3. 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師可以利用擬社會互動來幫助患者,通過與媒體人物的情感聯繫,緩解孤獨感和社交焦慮。
  4. 教育:教育者可以利用擬社會互動來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參與度,通過媒體人物的影響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例子

  • 電視節目:觀眾對長期觀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產生親密感,覺得他們像朋友一樣,即使從未見過面。
  • 網絡主播:觀眾對喜愛的網絡主播產生強烈的情感聯繫,經常觀看直播並參與互動,即使這種互動主要是單向的。
  • 明星偶像:粉絲對偶像明星產生深厚的情感聯繫,關注他們的動態和活動,並感到與他們有特別的關係。
  • 卡通角色:兒童對喜愛的卡通角色產生情感依賴,認為這些角色是他們的朋友,並從中獲得情感支持。

心理學影響
擬社會人際互動在心理學中揭示了媒體和人際關係的複雜性,展示了人類如何在虛擬環境中建立情感聯繫。這一現象對理解現代媒體消費和社會行為具有重要意義,並為媒體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人際關係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局限性

  1. 現實隔離:過度依賴擬社會人際互動可能導致現實社交能力下降,影響真實人際關係的發展。
  2. 情感誤導:觀眾可能誤認為擬社會人際互動是真實的雙向關係,從而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和失望。
  3. 商業利用:企業可能利用擬社會人際互動來操控消費者情感,促進消費行為,這可能帶來倫理問題。

Reference:

Giles, D. C. (2002). Parasocial interac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model for future research. Media psychology4(3), 279-305.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