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ny Logo Circular Text Transparent

PsyTimeHK
香港心理間

Misattribution of Arousal 心理激發狀態歸因謬誤 (aka.吊橋效應)

吊橋效應

Misattribution of Arousal 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也被稱為吊橋效應。它指的是在與他人建立浪漫或親密關係時,身處刺激或高度緊張的情境下,人們更容易產生強烈的情感和吸引力。

實驗:吊橋效應的概念最早由心理學家唐納德·丁納(Donald Dutton)和亞瑟·阿隆森(Arthur Aron)提出。他們進行了一個實驗,研究者在一座高懸的吊橋上進行了問卷調查,並請過路人評價調查問卷的吸引力。結果顯示,那些在吊橋上填寫問卷的參與者對調查問卷中描述的異性產生了更強烈的吸引力,相比之下,那些在穩固地面上填寫問卷的參與者則沒有這種強烈的反應。

這種現象的解釋是,身處刺激或高度緊張的情境中,人體會產生生理上的反應,如心跳加快、呼吸加深以及肌肉緊張。這些生理反應被認為與身體對潛在的威脅或興奮感的準備有關。在吊橋實驗中,這種生理反應被認為與參與者對吊橋的高度緊張感有關,而這種緊張感被認為轉化為對異性的吸引力。

吊橋效應的概念可以解釋為何在刺激或高度緊張的情境下,人們更容易產生對他人的浪漫或親密感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吊橋效應只是一種暫時的情感反應,並不一定意味著這些感覺會持續下去或導致真正的親密關係的建立。

Reference:

Dutton, D. G., & Aron, A. P. (1974). Some evidence for heightened sexual attrac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anxie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0(4), 510–517. https://doi.org/10.1037/h003703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