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的是一種心理狀態,當個體在面對無法控制或無法改變的困境時,感到無能為力並且失去對自己命運的掌控感。
習得性無助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提出。塞利格曼的研究發現,當動物或人們在連續遭受無法控制的壓力或挫折後,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無法改變或掌控現況,即使在之後出現可以改變的情境下,他們也不會主動嘗試。
習得性無助具有負面影響,它可能導致個體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失去動力,產生無望感,並放棄嘗試改變現況。這種心理狀態可能對個人的情緒、認知和行為產生長期的影響,影響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
習得性無助的形成與對失敗或挫折的詮釋方式有關。當個體將失敗歸因於內部因素(如自己的能力或努力不夠)並且認為無法改變時,他們更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的感覺。相反,當個體將失敗歸因於外部因素(如運氣或外在環境)並且認為他們有能力改變時,他們更有可能保持積極的動力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理解習得性無助有助於我們識別和應對負面情緒和行為的形成。透過培養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和控制信念,以及提供支持和正向的鼓勵,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克服習得性無助,重新獲得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Reference:
Maier, S. F., & Seligman, M. E. (1976). Learned helplessness: 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05(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