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疑病症是一種精神健康障礙,特徵是個體對自身健康狀況的過度擔憂,並持續相信自己患有嚴重的疾病,儘管醫學檢查結果顯示其健康狀況正常。這種過度擔憂會導致顯著的焦慮和困擾,並干擾個體的日常生活和功能。
特徵:
- 過度擔憂:個體持續擔心自己患有一種或多種嚴重的疾病,即使沒有明確的醫學證據支持這種擔憂。
- 健康焦慮:對健康狀況的焦慮程度超出了正常範圍,並導致顯著的心理壓力。
- 頻繁就醫:個體經常尋求醫療幫助,進行多次醫學檢查和測試,但仍對結果不滿意,繼續擔憂。
- 症狀誤解:將正常的身體感覺或輕微的不適解釋為嚴重疾病的徵兆。
- 功能障礙:由於持續的健康焦慮,個體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動受到顯著影響。
應用:
- 臨床診斷:精神健康專業人員根據DSM-5(《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的標準來診斷疑病症,考慮病史、症狀和行為模式。
-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CBT)被廣泛用於治療疑病症,幫助患者改變對身體症狀的過度關注和誤解,減少健康焦慮。
- 藥物治療:一些抗抑鬱藥物和抗焦慮藥物可能對減少焦慮和改善症狀有幫助,應根據具體病情選擇適當的藥物。
- 健康教育:提供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幫助他們理解病情,並學會有效的應對策略。
例子:
- 慢性擔憂:一名患者持續擔心自己患有癌症,儘管多次檢查結果顯示其健康狀況正常,但他仍不斷尋求醫療幫助,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干擾。
- 誤解症狀:一位女性對輕微的頭痛和疲勞感到極度擔憂,認為這是嚴重疾病的徵兆,導致頻繁就醫和高度焦慮。
- 醫療尋求行為:一名男子因反覆的胃腸不適多次就醫,儘管醫生告知其健康狀況良好,但他仍擔心自己患有隱藏的胃腸疾病。
心理學影響:
疑病症在心理學中強調了認知、情感和行為對健康焦慮的影響。研究這一障礙有助於理解個體如何解釋和應對身體症狀,以及這些解釋和應對方式如何影響心理健康。通過有效的治療和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減少對健康的過度擔憂,改善生活質量。
局限性:
- 診斷挑戰:疑病症的症狀可能與其他精神健康問題重疊,如廣泛性焦慮症或身體症狀障礙,診斷需要詳細的評估。
- 治療複雜性:治療疑病症可能需要多學科合作,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醫學支持,對於一些患者可能需要長期管理。
- 患者合作:患者對心理治療的接受度和合作意願可能影響治療效果,需要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和信任。\
Reference:
Warwick, H. M., & Salkovskis, P. M. (1990). Hypochondriasis.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28(2), 10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