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ny Logo Circular Text Transparent

PsyTimeHK
香港心理間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 臉部回饋假說

臉部回饋假說

定義: 臉部回饋假說是一種心理學理論,認為臉部表情不僅是情感的結果,同時也會影響和調節情感經驗。換句話說,臉部肌肉的活動能夠影響我們的情緒狀態。

核心概念

  1. 情緒表達:臉部表情是情緒的一種外在表現,比如微笑、皺眉、瞪眼等。
  2. 反向影響:臉部表情不僅反映內在情緒,還能反過來影響我們的情緒。例如,微笑能讓我們感覺更快樂,而皺眉則可能讓我們感到更生氣或悲傷。
  3. 自我感知:個體通過感知自身的臉部表情來推斷自己的情緒狀態。

應用

  1. 情感調節:通過改變臉部表情來調節和管理情感,例如在感到壓力時強迫自己微笑以減輕負面情緒。
  2. 心理治療:利用臉部表情回饋技術來幫助患者改善情緒狀態,如憂鬱症患者通過練習微笑來提升情緒。
  3. 社交互動:理解臉部回饋假說有助於改善社交技能和人際關係,因為它強調了臉部表情對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研究例子

  1. 經典實驗:一個經典實驗要求參與者在咬住一根鉛筆(模擬微笑)或撅嘴(模擬皺眉)的同時觀看漫畫。結果顯示,模擬微笑的參與者覺得漫畫更有趣,而模擬皺眉的參與者覺得漫畫不那麼有趣。
  2. 現代研究:使用現代技術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來研究臉部表情如何影響大腦的情感處理區域,進一步支持臉部回饋假說。

相關術語

  • 情緒:指個體對某種情境或事件的主觀感受,包括快樂、悲傷、憤怒等。
  • 表情:指通過臉部肌肉活動表現出來的情緒,如微笑、皺眉、瞪眼等。

例子

  • 一個人在感到悲傷時強迫自己微笑,結果發現自己的心情逐漸變好,這是臉部回饋假說的一個實際應用。
  • 在社交場合,注意保持積極的臉部表情能夠幫助塑造更積極的互動氛圍。

Reference:

Buck, R. (1980). Nonverbal behavior and the theory of emotion: the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8(5), 811.

McIntosh, D. N. (1996).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es: Evidence, implications, and directions. Motivation and emotion20, 121-147.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