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ny Logo Circular Text Transparent

PsyTimeHK
香港心理間

Attachment Theory 依附理論

依附理論

定義
依附理論是一種心理學理論,由 John Bowlby 提出,用於解釋人類在嬰兒期與主要照顧者之間建立的情感聯繫。這種早期依附關係對個體的情感發展、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有深遠的影響。依附理論強調了安全依附、焦慮依附和迴避依附等不同依附類型。

特徵

  1. 安全依附:嬰兒感到安全和被愛,能夠信任和依賴照顧者,在面對困難時尋求支持,長大後表現出較好的自尊和人際關係。
  2. 焦慮依附:嬰兒對照顧者的關注和愛有所擔憂,過度依賴且對分離感到強烈的不安,長大後可能表現出過度依賴和關係中的焦慮。
  3. 迴避依附:嬰兒對照顧者表現出冷漠或回避,避免親密和情感依賴,長大後可能表現出情感冷漠和關係中的迴避行為。

應用

  1. 育兒和教育:依附理論強調早期親子關係的重要性,幫助家長和教育者理解並促進安全依附的形成。
  2. 心理治療:依附理論在治療創傷、依戀障礙和人際關係問題時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和方法。
  3. 社會工作:在社會工作中,依附理論用於評估和支持有依戀問題的兒童及其家庭。
  4. 婚姻和家庭治療:依附理論幫助伴侶理解彼此的依戀模式,改善溝通和增強關係質量。

例子

  • 育兒實踐:一位母親通過穩定的情感支持和適時的反應,幫助其孩子形成安全依附,孩子長大後在人際關係中表現出自信和信任。
  • 治療創傷:在心理治療中,治療師幫助一位因童年遭遇創傷而形成迴避依附的成年人,通過建立安全的治療關係,逐步改善其情感表達和親密關係。
  • 學校環境:教師通過創造一個溫暖和支持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感到安全和被接納,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和學業成就。

心理學影響
依附理論在心理學中具有深遠的影響,揭示了早期依附關係對個體終生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的重要性。這一理論促進了對親子關係、人際關係和心理治療的理解和應用。

局限性

  1. 文化差異:依附行為和依附模式可能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該理論在不同文化中的適用性需要進一步研究。
  2. 多樣性不足:依附理論主要基於母嬰關係,對於其他照顧者(如父親、祖父母等)的依附關係研究較少。
  3. 動態變化:依附模式可能隨時間和經驗發生變化,該理論需要考慮依附關係的動態性和可變性。

Harry Harlow 的猴子依附實驗 (Monkey Attachment Experiment)

定義
猴子依附實驗是由美國心理學家 Harry Harlow 於1950年代進行的一系列實驗,旨在研究依附行為的起源和母愛的重要性。這些實驗通過對恆河猴的研究,揭示了情感依附對幼年動物心理發展的關鍵作用。

特徵

  1. 人造母親:哈洛使用兩種類型的人造母親來研究猴子對母親的依附行為。一種是用鐵絲製作的“鐵絲母親”,提供食物但缺乏柔軟性;另一種是用布料包裹的“布料母親”,不提供食物但具有柔軟和溫暖的特性。
  2. 依附行為觀察:實驗觀察了幼猴在不同情境下對兩種類型人造母親的依附行為,包括受到驚嚇時的反應、探索新環境的行為等。
  3. 結果:實驗發現,儘管“鐵絲母親”提供食物,幼猴卻更傾向於與“布料母親”接觸,尤其是在受到驚嚇時。這表明觸覺和情感安慰對依附行為的重要性。

應用

  1. 依附理論:Harlow 的實驗支持了 Bowlby 的依附理論,強調了情感聯繫和安全依附對於心理發展的關鍵作用。
  2. 育兒實踐:實驗結果強調了溫暖和情感支持在育兒過程中的重要性,影響了現代育兒和養育方式的發展。
  3. 心理治療:研究結果應用於治療受創傷的兒童和成人,特別是那些經歷過情感忽視或剝奪的人,幫助他們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

例子

  • 受驚嚇時的反應:在哈洛的實驗中,幼猴受到驚嚇時會迅速跑向“布料母親”尋求安慰,而不是“鐵絲母親”,即使後者提供食物。
  • 探索新環境:當幼猴與“布料母親”在一起時,更加自信地探索新環境,顯示出安全依附對探索行為的促進作用。
  • 長期影響:缺乏溫暖和情感支持的幼猴在成年後表現出社交行為障礙和情感問題,強調了早期依附對終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心理學影響
Harlow 的猴子依附實驗對心理學,特別是依附理論和發展心理學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些實驗揭示了早期情感聯繫對心理發展的重要性,並挑戰了當時以食物作為主要依附驅動力的觀點。

局限性

  1. 倫理問題:實驗涉及的動物虐待和情感剝奪在現代標準下被認為是不道德的,這引發了對動物實驗倫理的廣泛討論。
  2. 外部效度:雖然哈洛的實驗揭示了重要的依附行為機制,但將動物實驗結果直接應用於人類身上仍需謹慎。
  3. 單一因素強調:實驗強調觸覺和情感安慰的重要性,但忽視了其他影響依附關係的因素,如基因、文化和環境。

Monkey’s Attachment Experiment Video:

References:

Bretherton, I. (2013). The origins of attachment theory: John Bowlby and Mary Ainsworth. In Attachment theory (pp. 45-84). Routledge.

Van der Horst, F. C., LeRoy, H. A., & Van der Veer, R. (2008). “When strangers meet”: John Bowlby and Harry Harlow on attachment behavior. Integrativ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42, 370-388.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