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ny Logo Circular Text Transparent

PsyTimeHK
香港心理間

PSYTIMES
香港心理間電子報

Buy Low Sell High, 講就易, 做就難!

你有買賣過股票嗎?如果你現在持有一支股票,在過去半年已經跌了百分之五十。 你會選擇等待它回升,還是止蝕,然後再去尋找其他的投資機會?全球最大的避險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 經常提及,當一支股票下跌百分之五十的時候,它的價格需要上升一倍才能回到本來的價值。有趣的是, 大部分的人在投資的時候卻會因為一些認知偏差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投資決定。我們今天就一起以行為金融學(Behavioural Finance)探討這些心理偏差吧!

在金融業打滾的那十年間,我與很多投資銀行跟對沖基金的朋友們交流。大部分散戶難以獲利的原因在於不會止蝕。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老師,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曾經說過“Letting losses run is the most serious mistake made by most investors.” 意思是我們需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停止損傷,不能讓手上的股票無止境向下跌。但是這在現實生活,尤其是對於普羅大眾非常難做到。這是歸因於以下幾個普遍的心理偏差:

損失厭惡 Loss Aversion

損失厭惡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指的是人們對於損失的恐懼和對獲利的期望之間存在的不平衡。具體來說,當投資者面對虧損股票時,會因為對損失的厭惡或恐懼而不願意進行交易。這種現象源於人們對於損失的心理感受比相同金額的獲利更為強烈,因此他們往往會選擇忍受虧損,而不願意承認損失並賣出股票。套用到我們一開始的情境,大部分散戶在持有股票的價格下跌了50%的時候,會選擇繼續持有該股票而不是賣出。即使眾多投資者認為這支股票未來可能會繼續下跌,他們仍然可能會因為對確認虧損感到不安,而選擇等待股票回復到原本的價值。

處置效Disposition Effect
你有試過賣出了股票,賺了少許甜頭後,股票便頭也不回地上升嗎?小編在求學時期,比特幣還是美金350元的時候便買了,賺了百分之十便獲利離場 (今天比特幣已突破56000元)。心理偏差除了令我們不願意賣出下跌股票,也會讓我們傾向過早賣出獲利股票。

處置效應是形容人們在面對投資決策時,傾向於快速出售賺取的資產,而延遲出售虧損的資產的行為趨勢。換句話說,人們傾向於處置獲利的資產,卻不願意處置虧損的資產。當投資者持有一支股票賺取了利潤時,他們會感到滿足和自信,並且希望鞏固自己的獲利。因此,他們會傾向於快速出售獲利的資產,以確保收益不會流失。相比之下,當投資者持有的股票虧損時,他們可能會感到焦慮和沮喪,並且希望等待股票回升以彌補虧損。因此,他們會選擇延遲出售虧損的資產,以避免確認虧損。處置效應可能會導致投資者採取不理性的投資決策,因為他們更關注短期獲利,而忽視了長期價值的重要性。

過度自信偏差Overconfidence Bias
有時候,我們總認為自己的投資決定是正確的,而忽略市場的實際情況。非理性的投資者會由於過度自信偏差,而過份信任自己的投資能力和預測市場的準確性,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並忽略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這種現象通常導致投資者採取過度樂觀的態度,對投資機會持有過高期望值,做出不理性的投資決策,並可能因此忽視了重要的風險因素,最終導致損失。

我們香港心理間經常強調 “Freedom from Awareness”。要避免受到心理偏差的影響,首先我們要認知及注意到它們的存在。然後,我們可以採取積極的態度來改善理性思考,以下幾項是我們作為散戶可以考慮的方法,有助我們在投資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多元化投資的策略:將投資資金分散到不同的資產類別和行業,以降低單一投資風險。選擇不同特性和相關性的投資項目,例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等,以實現風險的分散化。

設定合理的止損點:確定清晰的止損點,根據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設置止損訂單,以自動觸發出售股票,避免情緒化決策和進一步損失

採取基於理性和長期價值的投資策略:不受短期市場波動的影響,注重企業的基本面和長期發展前景。選擇具有良好經營績效、穩健財務基礎和潛在增長機會的投資對象

多元化信息來源:從多個來源獲取信息,包括公司年報、行業分析、專家評論等,以獲取全面、客觀的市場見解。採用多種分析方法,如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和情緒分析,以確保對市場狀況的全面了解。

在投資中,心理學是一個重要的元素,特別是在行為金融領域。投資決策不僅受到市場基本面和技術指標的影響,還受到投資者的情感、認知偏差和行為模式的影響。了解這些心理偏差對投資者的影響,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市場的運作和投資者的行為模式,並對投資策略和風險管理進行更加有效的規劃和執行。因此,心理學在投資和行為金融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幫助投資者更好地應對市場波動和實現長期投資目標。

Reference:

Barberis, N., & Thaler, R. (2003). A survey of behavioral finance.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Finance, 1, 1053-1128.

Shefrin, H. (2000). Beyond greed and fear: Understanding behavioral finance and the psychology of invest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hiller, R. J. (2015). Irrational exuberan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想知道更多關於心理學各專業的知識,以及從中慢慢改變起來?
請分享及讚好,歡迎大家IG DM我們,告訴我們你想知道的資訊。


或瀏覽 https://psytimehk.com
Email: contact@psytimehk.com
Whatsapp DM: 62745770(個人查詢); 68977643 (機構查詢)
Apple/Spotify podcast: PSY時間丨心理港播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PSYTIMES

屬於香港人的心理學電子報

閱讀其他文章

Scroll to Top

or submit your inquiry be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