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德二氏定律 (i.e. 倒U形假說)
【定義】倒U形假說主張喚醒水平 (Arousal) 與表現 (Performance) 之間的關係呈倒U型曲線。隨著喚醒水平 (如動機、壓力、興奮感) 增加,表現亦隨之提升,但喚醒水平存在閾值 (Threshold)。當喚醒達到最佳水平 (Optimal Point) 後,若進一步提升,過度的喚醒可能導致焦慮、注意力分散或動作失誤,最終使表現下降。
【詳細理論】
詳細解釋:
- 低喚醒 (Low Arousal) → 表現低落
例子:
學生備考:一名學生對考試毫不在意,缺乏學習動機,導致準備不足,考試時因專注力不佳而表現低落。
運動員比賽:足球運動員在比賽前過於放鬆,沒有進入競技狀態,導致反應遲鈍,表現不佳。
職場工作:員工對工作缺乏興趣,沒有壓力或挑戰感,結果導致生產力低下、工作效率不佳。 - 適中喚醒 (Optimal Arousal) → 表現最佳
例子:
學生備考:學生在考試前有適度的緊張感,使其專注於複習,考試時思維清晰,發揮最佳水平。
運動員比賽:短跑選手在比賽前感到興奮,但不過度焦慮,使其進入最佳比賽狀態,反應敏捷並發揮最大實力。
職場工作:員工在截止日期前感受到適度的壓力,促使他保持專注,提高工作效率並如期完成任務。 - 過高喚醒 (Over Arousal) → 表現下降
例子:
學生備考:考試前過度焦慮的學生無法專注於複習,考試時因壓力過大導致腦海一片空白,表現不如預期。
運動員比賽:籃球運動員在關鍵比賽前過度緊張,導致投籃時手部顫抖,錯失重要得分機會。
職場工作:員工因為承擔過多工作壓力而感到焦慮,導致決策能力下降,甚至出現倦怠 (Burnout),影響整體表現。
References:
Westman, M., & Eden, D. (1996). The inverted-U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performance: A field study. Work and Stress, 10(2), 165–173. https://doi.org/10.1080/02678379608256795